信念:是内在驱动力,也是不幸的根源|堆肥箱 Weekly

嗨~欢迎来到阿乐的堆肥箱。每周日更新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聊,探索心智和生活方式。

No. 4 — Mar 20, 2022

#心智#

关于哪些技能/能力把人分成平庸的人有智慧的人,平庸的人总是在焦虑抱怨,有智慧的人总是在解决问题。

智慧和智力不同,平凡的普通人也有生活智慧。智慧是一种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能力,做到“凡事勿过度”的能力。比如黑与白,对与错,利己与利他,当下与未来,有智慧的人懂得不是只有黑白对错,懂得怎么在黑白之间找到平衡,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小时候看过一则小故事印象很深,是姐弟俩在窗前写作业,一个觉得冷要关窗,另一个想要通风要开窗,两个人就开窗/关窗之间吵了起来。爷爷走过来把窗户关上,去另一个房间把门打开了,又通风,又不至于风直接吹着冷。我第一次知道说哦,不是只有yes or no两个方式,智慧可以带来第三种方式。

以大龄程序员危机举例好了,三种选择:

  1. 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来适应环境,简单说就是卷起来,比别人更努力,更奋斗,不断地鞭笞自己不断往上爬;享受这个过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2. 改变环境:积极面对冲突,我卷不动了就躺平,而且不仅自己拒绝加班也带动同事不加班,共同营造不卷的工作环境;

有一首歌叫:我不想改变世界,我只想不被世界改变,我觉得写词的人用“世界”这个词,太大了很误导,好像只有改变世界 or 被世界改变,这两种选择,把“世界”换成“环境”,有了第三种方式:

  1. 选择一个新的环境:选择一个跟自己相契合的、让自己舒适的环境。前提就是清楚得认识到自己的人生计划、人生方向。既不用改变“世界”,也不用被“世界”改变。比如换一家公司,比如外企,比如远程工作,比如一些有理想的小公司,关键在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有智慧的人懂得分析自己/环境的关系,权衡这三种方式,做出对自己来说最适当的决策。

·

到这里两种人会产生两种想法,一个是“我可以”,一个是“不可能”。这两种人的区别(我认为)就在于**信念(Belief)**。

信念就是你认为世界的本质,你认为什么是真相

所以信念不一定是正确的,信念因人而异,我们意识不到信念,但它引领着我们、操纵着我们,走向幸福或者不幸。

信念的显性表现形式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处事原则价值观和原则决定了你的行为

比如我相信“命运”,但我也相信“人都是有选择的”,这听起来好像很矛盾,但就算命运是既定的,人生是被操纵的,你也完全有选择的权利——你可以选择用什么心态面对。

比如我不是一个自律的人,不追求效率,完全是一个面向死线工作者。有朋友说我是她认识的人当中执行力最强的,我笑了:我很懒,每天10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不运动、不坚持每日写作,常常看一晚上的综艺。但对自己想做的事情执行力很强,我相信这件事是有意义的就能坚持,我不看重当下的回报,能为了十年后的意义坚持下去,忍耐下去,并不是因为我执行力如何如何,而是因为我相信。但凡我关心外界评价、关心观众是多了还是少了,我可能早就放弃了。

·

但是信念不是真理,它的形成是很不负责任的,就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父母教你的,书上看到的,学校学到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全盘接受的;之后再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体验去校验、去印证。这个过程是没有意识的,不好的信念也会被不断地加强,比如父母经常教育我们要挣大钱,要出人头地,进到社会我们“选择”看到出人头地的人,也意识到出人头地更受人喜欢,更加加强了“出人头地”的信念感。

所以我们才需要多旅行,多看书,自己亲身多实践,去真实地体验更多可能的生活方式,去反观哪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去改变信念,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

为什么现代人总是焦虑和迷茫,就是信念模糊了。我们没有了父母辈对于封建迷信的信仰,对于逝去的祖宗、生命的敬畏;我们相信科学,但科学没有告诉我们如何过好平凡普通人的一生。而今,我们从网络上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实践起来却好像总是不被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接纳,我们的信念卡住了。我们心里想着一种理想的,身体却过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这种身体和心里的矛盾冲突让我们不幸福。

img

总结:你从小接受文化、别人告诉你的信息想法、自己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你的信念,信念决定了你的价值观、处事原则,这些价值观、原则最终决定了你的行为。你做了这样那样的行为、选择,最终形成了你的生活方式;而你的生活方式,所感受到的真实生活体验又强化着你的信念。当这些是和谐统一的,你就感受到幸福平和,当这些相互不统一相互违背,你就感受到痛苦和焦虑。

信念是内在驱动力的来源,认知能力是帮你认识到自己潜意识的价值观、信念,认识到它是可以改变的;情绪控制能力、执行力、人际交往能力,是价值观到行动之间的桥梁。

·

以上也是【大龄程序员的出路|信念:是内在驱动力,也是不幸的根源】的主要内容。关于信念的思考,并不是某一本书讲了这之间的关系,而是之前看过的好几本书,比如《象与骑象人》《人生的智慧》《思考快与慢》《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行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自卑与超越》《幸福的勇气》以及维基百科对于信念、价值观的哲学定义。

信念之上还有一层,是原则/原理(Principle),不是人生法则的原则(Rule),而是规范的原则/原理(Principle),可能也是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也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

自从2016年看过《人生的智慧》以后,我写下“无趣、有偏见”的座右铭,奉行至今。期间有摇摆过、否定过,最近总有个声音在耳边愤愤地说“真气人,又被这歧视女性的老家伙说中了!”。尤其是每次对一些名词、情绪的定义不清晰的时候,去翻翻叔本华对此的解释,总是能给我启发。

人生真是糟糕透顶的事情,我已决定要花费这一生去琢磨和探究这一糟糕透顶的人生。

叔本华

🎬

超蓬勃:优步之战 Super Pumped: The Battle For Uber

青春变形记 Turning Red

蜘蛛侠 Spider-Man: No Way Home‎

狂人皮埃罗

📚

《最好的告别》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