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24, 2021 | 小节 书单

学会这三件事,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21年阅读总结

2021书单 阿乐杂货铺

  • 看书是我的一个兴趣爱好

我是最近才愿意承认看书可以算作我的一个爱好。因为以前听人说,“没有爱好的人才会把看电影、听音乐、看书当作兴趣爱好。”看书跟攀岩、滑雪、骑马、射箭比较起来,多少显得没有个性。

但从定义上来说,兴趣爱好就是你空闲时间用来获得自我享受自我满足的一个活动,不以工作挣钱为目的,也没有功利心,仅仅是因为你能从中享受到乐趣。

阅读对我来说就是这么一件事,所以我没有阅读习惯,没有固定阅读时间,也没有必读的书单,完全是由着性子,看最近心情,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说天气好,也愿意晒晒太阳的时候看点书;比如我拍视频之后容易沉迷于数据,刷新有没有新的点赞、新的订阅的时候,当我意识到自己浮躁的时候,就会强迫自己去看看书。

所以,我真的觉得看书是一件非常性价比高的兴趣爱好,不需要花多少钱,也不需要谁的陪伴,一个人就能把时间变得充实有意义。

  • 哲学、小说

今年我才慢慢总结出自己喜欢看的书的类型,就是哲学和小说。

我虽然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也不强迫自己一定要看榜单推荐,不过我有给自己设置了硬指标:一年看完的不少于24本。因为并不是每本书我都会看完,看不下去了我就丢一边换一本,有些可能不适合当下心情,也不看了。我也是到了30+才慢慢有自己的偏好,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喜欢看书,看不进去,很困难,可能只是你没有找到你喜欢的书。

比如我最近就发觉,效率类的工具类的书,对我来说就跟产品说明书一样,你不会闲着无聊去看说明书,但如果遇到了问题,比如睡眠不好的去看看睡眠相关的书,肠道不好看看肠道相关的专业书,有拖延症的看看拖延心理学,跟着实践一番,说明书才会真正发挥作用,有它的价值。所以这类书,如果不亲自实践书上的道理,就还不如小说来得有趣。通过小说的平行时空体验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生,把自己带入其中,经历过五百世的轮回,我们得以参透众生和自我之间的差异,然后在现实世界中充满同理心。我猜这也是乔治·马丁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的意思。

以上是我过去这一年关于阅读的体会到的新的认识,算是给自己的总结。那我能给你提供什么建议呢?想了想,大概就是,在阅读这件事上,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看书这事儿,无非就是:一个是无目的地阅读,一个是有目的地阅读。

无目的地阅读,就为了消磨时间。但如果你有自己喜好的能一个人专注上几个小时的活动,不是刷手机寻找短暂的快感,而是能享受独处的,能专注的活动,比如画画、练琴、写作,是不是读书真的无所谓,不用强迫自己一定要养成看书的习惯;那如果你跟我一样,不擅长琴棋书画的,阅读是最简单的最便宜的可以享受一个人的时间的活动了。

实践起来也简单的,就找你喜欢看的类型的书,就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不要觉得经典名著就一定好,喜好本就是私人的事情。言情、侦探、历史、人物传记、日记书信,或者满足窥探欲喜欢露骨的瑟瑟的文学、乱伦?各种题材都有很好的作品,我不信没有你感兴趣的类型

有目的地阅读,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善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这确实需要花点时间去培养。但是一样有别的方式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去旅行,看不同的风景;去社交,认识世界各地的人,去认真生活,热爱一草一木,为什么一定要是读书呢?不要听信别人的建议说成功人士都热爱阅读,都有阅读习惯。但老实说,我们90%的概率一辈子都是普通人,你读的书并不会让你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不会让你功成名就。

该玩的时候玩,该旅行的时候旅行,该读书的时候读书,有些人早,有些人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你只需要记得,当你遇到人生问题的时候,无解的时候,不妨看看书,书中总会有答案。读书它只能让你对自己的人生更有掌控感,去接纳自己平凡而普通的一生。而且我相信,只要你是向善的人,热爱生活的人,总有一天你会心甘情愿地阅读,如饥似渴地阅读,并不是因为我说了什么,或者别人说了什么,而是你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经历慢慢懂得了一些什么。期待有一天看到你的评论说,哎呀我也说不上读书有什么好处,就是挺享受阅读的过程的。

当然既然我说阅读这事儿,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我的建议也不需要当真。所以我还是正儿八经推荐几本过去这一年看过的对我来说很值得一读的书,给我很多思考和启发的书,就是《流浪者之歌》也有一版叫《悉达多》。

故事非常简单,讲的是一个印度贵族青年寻求自我的过程,做苦行僧,听大师佛陀的讲座,他都觉得缺少了什么,所以并没有跟随佛陀修行,而是还俗去追求美人、财富、名望,极尽世俗的享受,挥霍、纵欲,赌博,人间所有的悲观离合他都经历了,最后醒悟回到一条大河做摆渡人。这条河也是他最开始还俗时经过的河,就兜兜转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但正是他过去还俗的经历让他悟到了真理,比如他的朋友戈文达,就一直跟随着佛陀修行,但还是得不到领悟充满了困惑,他向朋友悉达多请教,悉达多是这么说的:

真智是无法言宣的。智者尝试言传的那种智慧,听来难免令人感到愚蠢。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不然。一个人可以发现智慧,可以过智慧的生活,可因得到智慧而强化,可以运用智慧行使奇迹,但要说是传授智慧,那是办不到的。

智慧是一种实践,不是靠接受教育就能获得的。佛陀是智慧,他通过自己的修行参透了真理,但你没有过经历你就无法真正的领会。你不知道欲望是什么,没有体会过欲望,就没有拿起来过,又怎么谈放下呢。比如《沙丘》里保罗威胁皇帝他能够摧毁香料。你有能力摧毁它,有能力支配它,你才是真正拥有它。包括一个人的道德、德行、人生意义,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种践行,像陈嘉映这本《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于心》也是在说,实践的力量,知行合一。这就是“听了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问题所在,人生的意义本质是践行,是行事,是在途中,是探寻,并不能靠接受一个/几个概念就获得幸福的一生。

所以悉达多看似是回到了起点,但他所经历的世俗都是有意义的,正是有那些经历,才成为现在的自己。对比得看,在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中提到 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我们生活的关系应该尽可能的简单,甚至单调的生活,只要这不至于产生无聊,都会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 就是说,叔本华规劝人,要获得幸福的一生,不应该去寻求快乐幸福,而是要尽量避免痛苦。为了减少痛苦,就尽量克制欲望,简单生活,简单的关系。比较容易理解的是《被讨厌的勇气》里提到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用叔本华哲学来解释就是去减少人际关系,减少痛苦,来获得平静幸福的一生。但同样是德国哲学家黑塞,也就是《悉达多》这本书的作者,他最后是赞美人间烟火气的,肯定了悉达多的人间经历。

这本书我是7月看的,之后总是会不经意地想到这本书,思考其中的道义。一本书能久久得回响在脑海,引得我常常去思考,在我看来就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还有一个我觉得神奇的点,就是悉达多还俗的时候身无分文的一个小人物,但他凭借着三件本事获得成功,就是:思考、等待、断食

富商问你这算什么本事呢?悉达多举例说断食,一个人如果饿了,他只能被逼着去工作,他会求你,不求你也会求别人;但我会断食,我就可以不慌不忙地等待。他不致烦躁不安。他不缺什么。他可以挥去饥饿,久久相安无事,且能以一笑置之。其实就是忍,忍受饥饿,忍受人作为人最基础的生理需求,这就是断食的意义。等待就是对精神需求的忍耐,不被欲望所支配,不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焦躁不安。做到这两点,再加上最重要的思考,就是指引方向,学会这三点,你就能做到任何你想做到的事,你想成为的人。

所以书中这样说:

悉达多一旦有了一个目的,有了一个目标,他就会无为而为;他可以等待,可以思索,可以断食,只管透过人间的事物,就像石头穿过水中一样,不用庸人自扰:他只要顺应引力法则,让它自动沉落即可。他只是让他的目标吸引着他,因为他根本不容许与此目标背道而驰的东西进入他的心底。

忍耐、无为而为,有没有感觉很熟悉?的确,黑塞是有研究中国和印度的哲学思想,来自东方的智慧。这种东西方文化结合碰撞的产物,我就觉得很迷人。可能因为我个人非常传统,观念比较老旧。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