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 人格测试是伪科学!|堆肥箱 Weekly
No. 6 — Apr 3, 2022
嗨~欢迎来到阿乐的堆肥箱。每周日更新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聊,探索心智和生活方式。
#心智#
今年测了三次 MBTI 人格基本稳定在 INTP-A。
一个朋友突然跑来跟我说,她测了 MBTI 16型人格,聊过发现我跟她前男友类型一致。
她说我们这类人共情能力很差,没有同理心,MBTI 也提到 INTP 类型人格会给人一种 麻木不仁、不友善的印象。我并不认同这个评价,毕竟我一直在为她提供情绪价值,而且我很敏感,也总能异常敏锐地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变化、意图、性格特征。
我确实不会滥用同情心,我并不追求虚拟网络世界的老好人形象,我更关心现实生活中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对服务人员微笑谢谢,大声叫住路人提醒他东西掉了,对陌生人微笑夸赞她的外套,参与社区公益;也因为不擅长交友,我对朋友相当可靠,全心全意,我不会为了满足对方的虚荣心或自己的虚荣心而假心假意地关爱别人。
所以 MBTI 人格测试也只是帮助你更了解自己,并不绝对正确。工具只是帮助、辅佐你,定位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偏好哪种工作模式,适合跟什么人交朋友,容易被什么才华所吸引,但最后做决定的还是自己。
·
有人说 MBTI 人格测试是伪科学,who cares?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认识自我的工具。
尽信书不如无书,但也不能就此不读书。
同样,尽信工具,不如无工具,但去争辩一个工具的真伪有什么意义?不喜欢这个工具,那你就换一个工具,关键是用什么工具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以及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包括程序员总爱争论什么编辑器好用、什么语言最好,我是最无视的。
工具是目的论,是解决问题,关键是你要用工具做什么?
我们常说要多看书、多旅行,目的是什么?是让你在别人面前显示优越感吗?是让你加深更多偏见吗?
是开阔视野、开启心智、开发想象力、发现更多看待问题的角度。“人生的意义”换个角度来说,就是一个人的想象力:能不能从一盘随机数中,编出规则;能不能从变化莫测的云层里,编出一个故事;能不能在吃喝拉撒睡中,编出一个意义。
·
我最近挺愤青的,可能是新闻看多了。
看到一篇文章讲中国为什么坚持动态清零,不走群体免疫的政策,是因为我们国家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控理念。
那天朋友问我,语言和行动,哪个更可信呢?
我说,语言是骗术,用来伪装行为,美化行为,提炼、上升行为的价值。有了语言,就有了故事。“人生的意义”也需要语言去描绘一个虚假的故事。
不要听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
#生活方式#
前段时间朋友来跟我说他在线下店买到了打折的戴森吸尘器。
某次下班他嫌等公交车太久了就改成走路回家,路过一家电器店看到在卖吸尘器。想起我说过,去店里看看可能会有打折。果然有惊喜,店家的旧款戴森可能卖完了准备退出市场,就把以前店里的展示款打折卖,最后67折到手。
在荷兰住越久,越不知道网购为何物,大概只有大批囤货的时候才会网络采购一波,平常都更愿意去线下店逛一逛,可能也是退货不方便吧。
这几天我也在翻老照片,发现照片都是今天买了什么新衣服,明天配了什么穿搭,总是在变换新的。不细想都没发现,我还穿着当初来荷兰带的一些旧衣服,一年只买一次衣服。还有人在视频下评论“衣品可以提高”。
一开始我走进店里也会眼花缭乱,到底要买什么,什么适合我,什么是完美的产品,这时候就很喜欢去搜推荐、什么值得买、性价比高。我后面想明白,是因为自己不懂,总觉得买错了东西做了冤大头,买亏了!但别人推荐的东西也只是人家的主观臆断,但内心总觉得别人说得对,总觉得市面上有更好的产品,却不曾想别人说的是不是真的,是不是适合自己的。
相信别人的推荐,是因为我们懒惰,不自己去做查证,不去考察,而宁愿相信别人。
·
最后强烈推荐 月光骑士 (Moon Knight),视觉不错,故事脉络不错,背后所探寻的人格特质/身份认同的主题也很有思考价值。新一波追剧开始了,每周又有了新的期待。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