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3, 2019 | 书单

《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

生存,就是在行动、感觉及思考过程中体验一切。年复一年,体验的内涵决定我们生活的品质。日常生活包括工作、维持健康和生存以及休闲三大类活动,如何在其中分配或投资时间,则成为个人最重要的决定。

什么是心流

所谓“心流”,就是许多人形容自己表现最杰出时那种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感觉,也就是运动家所谓的“巅峰状态”、艺术家及音乐家所说的“灵思泉涌”。是一种心(heart)、意(will)、念(mind)的同步而涌现内心的宁静的体验。

怎么样才能体验到一个心流状态呢? 在目标明确、能够得到即时的正面的反馈,并且挑战与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人的注意力会开始凝聚,逐渐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这时候自我意识开始消失,时间也开始扭曲,不知不觉已经数个小时过去了。在身心合一、专注的情况下,生命终将获得极致的发挥。

如何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心流体验

我们日常生活的活动可以分为三大类:生产类活动、维持类活动、休闲类活动

生产类活动

  • 上班或学习
  • 工作期间的说话、饮食、胡思乱想

维持类活动

  • 家事(烹饪、清扫、购物)
  • 饮食
  • 打扮(梳洗、穿衣)
  • 交通活动(开车、步行)

休闲类活动

  • 媒体(电视、阅读)
  • 嗜好(运动、看电影、下馆子)
  • 谈天、社交
  • 发呆、休息

妥善规划日常活动

妥善规划日常活动,注意当下所做的事情,并体验在不同活动、场合、时段及同伴情况下的自我的感受。 因为纷杂的外界信息,我们很容易忽略自己当下的感受,也辨别不出压力与挫折来自何方。可以试着在每天晚上回顾当天的活动,或借由日记有系统地清查各种影响情绪的事项,并逐步增加获得高分的活动,递减其余得分低的活动。

为了获得耳目一新的体验品质,可以尝试增加环境因素,并加以实验和记录。例如,外出、度假有助于清心醒脑、改变观念,以崭新的眼光看待自己;整理住家及办公室环境(清理杂物、重新装潢,令人身心舒畅),也可能是重振生活的第一步

工作和学习中寻找心流体验

当人处于高挑战、高技巧的状态下,且自觉十分专心、深富创造力、相当满意之时,多半是在工作当中,而非闲暇时段。 尽管每个人对工作学习爱恨交加,但这却是最容易获得心流体验的活动。 因为大多数人是不知道如何度过闲暇时光的,反而在工作中学习中被领导或者老师布置了相关的任务从而获得明确的目标、也能得到迅速即时的反馈,挑战与能力相当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中,并维持相当的专注力,最后得到了不错的结果。

工作是否有助于个人生活的提升,并非取决于外在条件,而是在于我们的工作态度,以及面对挑战时我们能汲取何种体验与感受。比如不喜欢的工作,不外乎就是不认可领导布置的任务,无法认同这个目标(但至少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目标与之PK,而不是只是觉得对方傻逼);能力与挑战不相当,要么觉得太琐碎繁杂没有挑战力,要么就是自己的能力不匹配完成不了目标而感到沮丧、焦虑;当负面情绪出现时,我们就很难集中注意力,专注于这件事请。

所以对于没有目标的人,不妨摆正对工作的偏见,从中汲取心流体验。 比如觉得重复性工作太简单(能力>挑战)?有没有想过流程化,创造自动化的工具来完成?完不成目标焦虑(挑战>能力)那正是需要学习增长技能的时刻,更应该开心才是。

休闲并不比工作更令人快乐

休闲并不比工作更令人快乐,拥有自由时间也不见得能提升生活品质,除非当事人知道如何有效利用空闲时间,但这份能力绝不是与生俱来的。

主动式休闲有助于个人成长,但过程并不轻松,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才能享受到乐趣;被动式休闲(闲聊、看电视、看视频、阅读不需要思考的读物)不需要思考能即时获得快感,但一旦养成习惯并不会得到什么成长。

享受人际交互

我们应该选择的朋友,是对方的目标和自己不冲突,而且彼此关系平等,能给双方带来益处,而不是导致一方受剥削。我们可以和朋友一起尝试新鲜事物,一起冒险,并发展出新的态度、想法和价值观。

性伴侣也一样,一如生活中的其他大小事情,重要的是:替自己做好抉择,想清楚问题何在,并看清楚打着性爱旗帜、以图一己之私的人又是何方神圣。

家庭关系(父母、配偶、子女)对生活品质也有深远的影响。人跟家人在一起时情绪不像和朋友那般高昂,但也不会像独处时那般低落,而且在家庭的包围下我们更安然地发泄负面情绪。若家庭成员能相互关心或热衷于相同的活动,将精力投注于共同的目标上,家庭会因心流更巩固。

技巧:如何展开愉悦的对话?秘诀相当简单。首先是找出对方的目标:他当时对什么有兴趣?他参与了哪些事务?他有哪些成就?或者他正努力要完成什么成就?如果以上有任何一项值得成为话题,下一步便是:将自身的经验或专业知识应用在对方所提供的话题中,但切勿喧宾夺主,只需应和接话即可。

最难的恐怕是与自己相处。大多数人都只在失意时才会反省自我,自觉凄惨而陷入孤独感挫败感。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办法之一是养成在斗志昂扬、对生活有些满足感时反省人生的习惯。最好的办法是:将精力投注在与自我间接相关的目标或人际关系上,一旦体验到复杂互动中的心流,体验到具体且客观的回馈,自然也能得到对自己正面的看法。

养成自得其乐的性格

具有自得其乐性格的人,不太需要物质财富、娱乐、舒适、权力或名望,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回馈。由于这种人不论在工作、家庭生活、人际互动、饮食甚至是独处时,都能感受到心流,因此不太会依赖外在的报酬行事,过着沉闷枯燥、了无意义的公式化生活。他们不受外来事物的威逼利诱,显得较自动自发、独立自主,因为全心投入生活,他们对身旁诸事也多多参与

幸运的是,这个世界绝对充满值得人去做的趣事,唯有缺乏想象力或精力才会构成问题。若两者皆不匮乏,人人皆可成为诗人、音乐家、发明家、探险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或收藏家。

首先,发展一种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全神贯注、运用技能的习惯,不论是洗碗、穿衣、割草等例行公事,你也能从中获取回馈。其次,每天转移一些精力到自己厌恶的事、未曾做过的事、或想做却嫌麻烦的事情上。世上值得看、值得做、值得学习的趣事何止千万,但若我们不肯花费心思,便无法获取真正的乐趣。

学会管理时间

自得其乐性格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对时间的运用。被动式娱乐及休闲没有机会运用到技能,唯有动脑、用心地工作或从事主动式休闲,你才能从中体验到心流。

对于抱怨时间不够的人,多半是未能掌握人生的借口。不如先花点儿精力分析轻重缓急、加以安排,并简化损耗精力的例行性事务,分析又有多少事情是可以免除的。

学会仔细管理时间,目的不光是追求未来的财富及安稳,而是享受此时此刻的人生。

掌控注意力

我们不能仰赖外在的刺激或挑战来促使自己专心,而是要学会靠自己的意志力集中精神。这种能力与兴趣的关系是通过互为因果、互相强化的过程而建立的:如果你对某事有兴趣,就会在这上面用心;若对某件事情用心,你便很容易对它产生兴趣。

面对痛苦时,你若耗费越多心神,苦楚便越发真实,意识也越加紊乱;但若一味否认、压抑或曲解,亦非解决之道,因为这些信息会在心灵深处继续酝酿,为防止它再度燃起,我们反而要耗损更多精力。最好的方法是正面相对,承认它的存在,然后尽快投入自己挑选的事情中,让自己忙得不亦乐乎,无暇他顾。

结尾

本书提出的心流概念比较新颖,但实际体验方式写得比较简单。 好像什么都没说,几次都理不出书评的架构,强行整理出了这篇书评。

FIN.